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没有“空中120”社会就公平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0 08: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V) O! p8 N$ G7 Q0 [
                       
% {7 z6 y+ e3 P; z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动直升机,把五个月大的先天性心脏病女婴从汕头接到广州救治,这趟花费近两万元的空中飞行历时108分钟,而汽车正常情况下要跑6个小时。医院方面称这只是“空中120”的一次演练。这引起了一场关于社会公平的质疑:为什么出动直升机去救助先天性心脏病这样的慢患者?一趟几万元的飞行费用,是否非富即贵的患者才能享有?(《新京报》4月9日)$ j* e; ]9 N8 q9 l& F/ u

5 w9 ?# z  w( K+ }' T2 M& v! B2 E- U4 [8 n
就事件本身而言,我认为医院方面没有什么可以受到指责的。演练很成功,而且还很“实战”——救助了一名重症女婴,堪称一举两得。至于说有不少网友怀疑女婴的家庭背景,查询相关新闻报道可以得知,女婴父亲为汕头一普通商贩,这次演练中医院并未向其收取直升机费用。+ ^" A+ v3 A9 o/ h/ {
( ?. e$ d2 j+ l% [0 R
2 e# W- [  z9 F; c/ _' Y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医院事后的说法。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称,此次演练是作为医疗救护纳入到广东省应急体系的一次试运行,希望未来能够常态化运作。怎么“常态化运作”呢?医院方面没有详细解答,但庄建院长说了一句话:“肯定要考虑运作费用,不可能免费提供给所有患者使用。”这就足以引起人们关于社会公平的忧虑——目前能打得起“飞的”看病的只有富人,以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大搞vip服务的劲头,这个“空中120”多半会变成非富即贵者专享。( X2 W( s6 i: u/ k

* b/ t, M7 l  W( q0 x
4 d! ^. E8 L1 w/ e# s, \. T6 }“空中120”在我国是个新鲜事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其实很稀松平常,早就是医疗急救体系的一部分了。将直升飞机用于医疗救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优势毋庸置疑,如果我国在此领域有所突破,必将大大提高医疗救援效率,何乐而不为呢?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技术进步本身没有原罪,与社会公平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时光倒流30年,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几个Xiuxiu:金狮国际lion666.org/
/ f* w1 {- n/ \$ j) a  r; qXiuxiu:快播最新电影shuo8.org/" J# s: b; b5 i- p: s: g8 z6 d
Xiuxiu:和记娱乐ming333.net/( l3 k, z2 r% V0 |6 J7 P
Xiuxiu:快播最新电影shuo8.org/0 o8 ?+ D7 q# ]+ N& U
Xiuxiu:睡迈通器shuimt168.com2 u( y( c# @* u; s% `
Xiuxiu:老苗汤lmt1688.com/老苗汤泡脚
$ f  I4 O' ~8 O, f# p人凭个人合法收入坐得起飞机,国家总不能因为这个原因不发展民用航空事业吧?2 Z6 x! R9 b# o% m1 e8 d( _
  G) X2 ]' b( ]5 [: ]% m+ o" q" v7 y
) x; G% r" E. A' `9 @
民众之所以心存纠结,疑问在于“空中120”是个什么性质。广东省人民医院搞的这个“空中120”,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属于“社会公器”——首先,该医院是公立医院;其次,用于运送患者的是警用直升机。常识告诉我们,“社会公器”是不能私用的,哪怕使用者花再多的钱。“空中120”不同于普通120,如果必须付费使用,在当下中国注定成为特殊阶层专享,如果将来的“常态化运作”按照这次演练的模式进行,相当于富人可以花钱租用警用直升机去公立医院看病,这显然是无法让人接受的。8 v' q+ K# [3 P

0 R8 x4 Z1 H9 d* M6 a: j5 |) X9 o* _- B3 B1 _" N1 e! y7 \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空中120”这种高端服务可以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来搞,公立医院现阶段最好不要提供这种特殊服务,否则有可能伤害医疗体制的公平性。这个观点我认同一半。民营医院当然可以发展“空中120”,只要不动用公共资源,但公立医院也未必就全然不能染指,关键是怎么运作,即能否解决公平问题。就现实国情而言,我认为公立医院“空中120”的救助范围应限于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灾难、偏远地区的灾难抢救等特殊场合,而不是用于常规医疗救助;此外,全部经费由政府承担,不能向被救助对象收一分钱。换言之,将公立医院的“空中120”彻底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与商业运作脱钩。& X# C. B" `5 _; P& N
. ?0 s) P% E; X8 {2 `3 T8 E

1 g  |& D" a$ z( o# C7 U说到底“空中120”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其本身既不会推动社会公平,也不会加剧社会不公平。没有“空中120”,医院门前就人人平等了吗?只怕未必,原先看不起病的人依旧会看不起病,不会有任何改变。因此,民意纠结于“空中120”这个具体的医疗救助手段意义并不大。但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却有必要从民众的焦虑中引起足够的反思:如果因为医疗体制上的弊病而导致民众对某种可以提升医疗效率的新技术手段产生质疑,以至于在发展该项技术时心存顾虑、裹足不前,这实在太悲哀了。
$ Q! S$ K% u) f) E4 I0 j                                                        + I2 d6 h- G! {; G! G( @/ U-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6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