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举报评委开房收钱能改变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8 09: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1 z! @) f8 S, k. W/ d  W( S: S( A5 [                       
6 }' m* I% s) Q, Y日前有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身为评委的湖南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开房收钱”。5月5日凌晨,湖南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高度重视微博上反映的违纪违规行为,目前已终止刘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新京报》5月6日)
5 H$ Y8 z, \/ p* G* t9 A* R1 m: ^+ {) o; ^

* m0 b6 h" m# Q! J  @从新闻披露的诸多细节看,至少在湖南一些高校中,“送钱评职称”早已不是潜规则,而是明规则。可以引为佐证的有两点:其一是明码标价,据湖南某高校一位副教授称,“一般的规矩是,给每位评委送的红包是5000元,此前是3000元。如果评不上会退还。”其二是,这种事情不必偷偷摸摸地干,一切皆可“在阳光下运行”。比如刘一兵教授为方便教师们送钱,在宾馆开了套房并通过楼层服务员广而告之,一时门庭若市。这就免了一些教师送钱无门之忧,堪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8 l1 v: P/ `7 Y; c
2 s8 h3 I$ i: a2 f7 N$ Y

5 e% s3 |/ H' T不过这则新闻的最大看点,并非“规则”的明目张胆。“送钱评职称”令人愤怒,然而局外人的“怒”与局中人的“怒”截然不同。作为局外人,我们的愤怒是,高校职称评审居然溃烂到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而作为局中人,那些给评委送钱的老师,他们的愤怒则指向了举报者。举报评委问题的某高校讲师说,他因揭露行业潜规则受到一些同行的埋怨,一位女同行带着哭腔对他说:“你当一辈子讲师不打紧,现在评委被你折腾得调换了,我们的红包白送了,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你能改变什么?”
; l* h2 }5 i# B% c: y# k+ O  n$ }' J2 |' Q6 ]

& k  a* z6 b9 r“你能改变什么?”这是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举报者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指责提出这个问题的女教师与潜规则同流合污,但作为一个无力抵抗大环境的个体,面对“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她有理由感到委屈和愤懑。2 }1 h4 i( h  u: d% U
$ B5 m/ e5 a8 ^; e# w' h

$ K) d+ ?0 _) p- [# S  a/ G% q举报评委开房收钱能改变什么?当然还是会有一些改变的,比如“终止刘一兵教授职称评审专家资格”,但这样的改变连扬汤止沸都算不上,“送钱评职称”的游戏不会因此而终止。湖南省纪委预防FB室副主任陆群发微博称,在去年的职称评审中,湖南理工Xiuxiu:金狮国际lion666.org/
, @: v, N% S8 \5 i2 wXiuxiu:快播最新电影shuo8.org/
$ X6 Q9 P/ t8 k9 n) |Xiuxiu:和记娱乐ming333.net/
0 I  m( x0 h( I, g0 YXiuxiu:快播最新电影shuo8.org/8 F& |8 r* ^& b1 q
Xiuxiu:睡迈通器shuimt168.com8 D; g) x- O2 l$ z
Xiuxiu:老苗汤lmt1688.com/老苗汤泡脚5 _" B- r* b. b
大某老师把所有评委都“搞定”,后来有内部人士紧急通知他换评委了,“他化悲痛为力量,在半天之内找到并摆平了所有新评委。”
" F, T0 h; |3 \* O7 V0 K( Z8 x$ r! V" B
9 P% I3 _, \, ?' Q" _. E8 n
高校职称评审中评委公然“开房收钱”,严格说来已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岂止“违纪违规”?当地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从新闻中看,有收钱劣迹的评委在湖南远不止刘一兵一个,而事情败露后教育部门一般也就内部调查处理一下,很少移送司法机关,对当事人的处理顶多是“终止评委资格”。换言之,评委收钱的违法成本几乎是零,以至于成为一种前腐后继的现象。站在送钱者的角度,举报评委的确不能改变什么——换了评委照样得送钱,而且相当于送双倍的钱。8 _9 |; M( ~0 F* ?: r- S$ s: Z, a
4 A1 o( ?, c* B  _
: X+ \8 l: Q2 E+ C2 Q- \
此外,要回答女教师“你能改变什么”的哭问,必须先搞清楚“为什么要给评委送钱”这个深层次问题。说来说去无非是职称这个东西的含金量太高,早已偏离了评价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本来面目,牵扯着太多的现实利益,比如教师工资、福利以及各种隐性权力的分配。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只要能评得上职称,给评委送钱不过是先期投资,肯定不会是亏本生意。如果高校不能改革这种围绕着职称进行的利益分配机制,职称“待价而沽”某种意义上就成为一种必然。
4 s+ ]+ R6 B1 T+ o9 P) d, h% k7 T  _) N) m+ S9 n  r

$ l2 R$ z2 U/ y  ?9 [7 A因此,最终能够回答“你能改变什么”的是教育部门和司法机关,而不是举报者。当然,提出这个问题的那位女教师也有必要反躬自省:我能改变什么?大学教师也要养家糊口,但作为知识分子,除了职称,是不是还应该有点别的追求?在屈从潜规则之外,是不是还能有别的选择?一味埋怨大环境是没有用的,须知你也是潜规则的一部分,你自己不改变,潜规则不会自动消失。
3 _4 y" W5 P% a+ d. p7 O8 k                                                       
- d0 {3 m, l) z!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11-1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