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20日,第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我省有三个县级民政局获此荣誉, 汶上县民政局成为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6月11日,全省第二十三次民政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姜异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副省长夏耕,省民政厅厅长张国琛等领导出席会议,县民政局局长路福运代表汶上县参加了会议。会上,省民政厅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为县民政局颁发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奖牌,这是汶上县民政史上首次获得此项殊荣,也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荣誉。 近年来,汶上县民政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为目标,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抓住重点、关注热点、打造亮点、攻克难点”的工作布局,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整体工作实现了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连续3年在全市民政工作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2011年在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农村社区建设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单项民政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国创出了经验,整体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一、抓工作方式创新,与群众心连心。一是重心下沉暖民心。先后出台《关于在民政局机关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的意见》、《关于开展民政干部联系乡镇敬老院活动的实施方案》,全局机关干部共联系24个村、14个乡镇敬老院、48户困难群众,每周至少到联系点走访两次。选派30名干部到帮扶村,广泛开展“大规模包村驻村,面对面谈心”活动,每周至少到村一次,把党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所需所盼带上来。共为包驻村及联系点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款物10余万元,帮助联系村新上发展项目16个,帮助困难群众和乡镇敬老院办实事、解难事120余件,撰写调研文章30余篇。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每年使2.8万名困难群众得到救助,44名孤儿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260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200多名困难老党员受到了温馨照顾。二是调研机制贴民心。民政干部与困难民政工作对象结成对子,每年开展两次“走百村、进千家、问冷暖、访民情”调研活动,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民政政策落实情况,询问他们的具体困难,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对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拉出清单,限时整改。三是服务平台通民心。建立“民情日记”、“民情恳谈” 和“民情督办”制度,电视台开办《民生直通车》栏目,开通局长信箱、民政热线、民政网站,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加以解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二、抓惠民政策落实,让群众得实惠。一是角色定位抢发展。为破解“资金争取难”、“工作协调难”等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主动担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把民政工作融入到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使民政工作和经济管理部门一样,同样 成为党政领导的关注点;主动担当好困难群众权益的代言人,对涉及民生的政策和资金,积极争取,保证了中央和省市各项民生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政策引领促发展。把民政工作列入了汶上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督查考核体系,其考核分值占到民生和社会建设总分值的1/7。实行了社会救助资金预算黄皮书制度,社会救助资金预算年平均增幅达到20%以上。县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实施细则、五保实施办法、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等一系列惠民政策。2011年,农村低保20815人,城市低保3136人,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价格补助资金3368万元;五保供养1421人,支出供养金418.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支出416.3万元,危房改造费支出460万元。抚恤、补助资金支出1240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支出26.28万元,居家养老费支出9.12万元,以上均列入财政预算,形成了正常的政策费用预算支出机制。三是资金投入强发展。为改善农村敬老院供养环境,县乡财政投入改造资金3700余万元,把汶上县14处乡镇敬老院全部改扩建,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敬老院管理服务情况每月进行检查评比和通报,年终纳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成绩。汶上县14处乡镇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一级水平,实现了“环境园林化、设施宾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优质化”的管理目标。为顺应老龄化的趋势,提升民政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新建了一处集社会养老、优抚保障、军休干部娱乐、社会救助、救灾物资储备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的大型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占地43.34亩,总建筑面积12415平方米,设计床位400张,总投资约3000余万元,县政府把该项目列入了2011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正在集中精力做好社会福利中心配套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2012年底正式启用。 三、抓服务规范提升,用服务赢民心。一是目标考核抓规范。围绕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建章立制,做到了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清晰的办事流程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办法,民政系统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围绕效益目标、成果目标、进度目标、位次目标和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完善了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全员实行目标承诺,每项工作都有完成标准和时限,年终严格兑现奖惩。为提高机关效能、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实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2011年7月份对18个科室单位共31个岗位全部实行了轮岗交流。二是阳光操作抓效能。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严格执行了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制度,推行了“接电话文明用语”、“接待群众文明用语”,实现了咨询服务零距离、办事程序零障碍、办件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公开公示和民主评议制度、优抚政务公开制度、婚姻殡葬服务窗口单位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打造了阳光救助、阳光优抚等服务品牌。从社会各界聘请了14位监督员,为每位中层以上干部建立了“效能分析和廉政档案”,把各项工作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改进了工作,优化了服务。加强民政文化建设,组织民政干部“文艺演唱队”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唱比赛,获二等奖,同时组织演唱队进军营、进敬老院、访群众,展示了民政干部的良好形象,拉近了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在汶上县“双评”活动中,连续两年位居社会事务管理服务部门第一名。三是素质教育抓提升。在汶上县民政系统广泛开展了“两摆正(摆正过去成绩和现实工作的关系,摆正现实职位和组织任用的关系)、两提倡(提倡快乐工作,提倡和睦相处)、讲三心(事业心、党心、良心)、六强化(强化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团结意识、服务意识、执行意识、纪律意识)、六个不让(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不让各种信息和意见在自己手中中断,不让办理的事情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自己手中出现,不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在自己手中搁浅,不让自己负责的事情影响全局的工作和形象)”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 d# E; o. a, d. d) Y i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