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定位 拼搏创新 全力推进郭仓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2年,郭仓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高点定位跨越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跨入济宁第一方阵,争创全省经济强县”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八届政协一次会议精神,高点定位,务实发展,结合镇情提出 “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三项建设”工作思路,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十大工程”,实现全镇经济社会新跨越。2012年主要经济目标是: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增长20%;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9640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突出资源区位优势,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完善招商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巩固招商成果,加快在建项目、新建项目、签约项目、在谈项目的落实进度。一是加快中钢富全铁矿、胜宏张家茅滩建设进度,围绕上下游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新发展投资2亿元的尾矿利用项目一处。重点推进山东利玛机电、山东帅邦商贸、山东融润车饰、富仓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达效。二是对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湿地春城大酒店、太阳能光伏板发电、远泰钢构、溢仓面业等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促使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充分依托祥远工业园区,尽快促成万吨液压件、橡胶制品等项目的签约落户。四是以县开发区、化工园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化工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镇域外经济,占领招商引资新高地。 二、全力抓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城镇框架道路一期工程,完善绿化、亮化、排水、铺装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新亮点,推进二期工程实施;启动生态水系工程,打造贯穿全镇东西的绿色景观长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村村通油路工程成果,建立道路管护长效机制;加大电气化村改造力度,提高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二是巩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乡镇创建成果。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开展,健全制度、队伍、设施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网络,打造一批王楼村、干河头村式的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示范村;加强村级环卫保洁员日常培训管理,探索保持良好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三是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生产,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处,大力发展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强化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年内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500人次;重视农业专业化经济组织建设,新发展各类专业化经济组织4个。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为契机,大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继续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加快农家书屋建设进度,新建村级文化大院8处,农家书屋14处。组织各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使村民从被动的受教育变为积极参与,促进他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文明公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三、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一是确立“一城三区”镇村体系规划,巩固以中心社区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成果,完善尚书文化园详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新建郭仓及任仓商住楼3万平方米,硬化道路4公里,铺设排水管网2000米,新建日处理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一处,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二是依托湿地公园,巩固尚城水岸社区规划成果,确保一次性通过评审,加快土地流转,做好宣传发动,力争尽快启动建设。尚城水岸社区计划新建叠式回迁楼4万平方米,社区幼儿园、服务中心、超市、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3万平方米,文化广场7000平方米。三是发挥李官集社区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中钢富全铁矿、胜宏张家茅滩铁矿,突出商贸古镇特色,修复玉皇庙等古建筑群,搞好李官集社区规划,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经济,计划新建占地2万平方米的商贸城一处,建设回迁楼2万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1.5万平方米。四是适时启动路桥社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新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一是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力争年内实现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关心弱势群体,重视民政工作,加强镇敬老院管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镇中学新校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一次性通过“省规”验收;加快李官集小学教学楼后续工程建设,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农村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生在校巩固率保持在100%。加大医改力度,切实解决“就医难”问题,尽快启动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创建省级规范化卫生院。二是搞好平安郭仓创建工作。加大技防设施建设,坚持每月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加强治安巡防力度,完善维控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重视信访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计生队伍建设,构建计生协会、妇联、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新格局。坚决遏制违法生育势头,确保人口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改革,确保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 s! t5 \1 t! q; K C.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