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ailingniao 于 2009-7-7 16:20 编辑
& Z7 W8 y* ^# {2 c
; z1 K; v) Y: e [ R: n所有孩子都是写作的天才
1 A7 J" |2 Z2 r9 k 张智华(土家族) $ _# g; q. T1 q5 P
$ I4 n; a# `5 X6 s/ V2 Y8 g 经常有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也写不好作文。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写作的天才!
! }7 i$ j$ }4 v' d3 T5 s: L
0 v( i& A) A4 [ 很多家长都总结过自己孩子的病根:有的说是“生活积累不够”,有的说是“词汇量少”,还有的干脆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写文章的料”。
( l; \* z1 A" r. b3 W/ S 我们有理由坚信:凡无智力障碍的孩子都能写出作文、写好作文。
# [1 I- B! s8 S+ m7 T 如果词汇量能解决作文一切的话,那么买一本成语辞典让孩子背,背到一定程度就能自动写作文吗?至于第一种说法——现在的孩子游山玩水是常事,有的新马泰、港澳台都去过,怎么能说是缺少生活的积累?反过来,如果生活积累够了,就能写好作文的话,那么饱经沧桑的老农、风吹雨淋的的乞丐,早该成大文豪了。 1 j8 a, b3 M* p5 K
6 h W; J* r% F# M- | 不过,让孩子写好作文难道真的就这样不容易吗?记得莫里哀的著作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哲学教师对茹尔丹先生说:“凡不是散文的东西就是韵文,凡不是韵文的东西就是散文。”茹尔丹先生反问道:“那我们说话又算什么文呢?”哲学教师回答说:“散文啊!”茹尔丹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天啦!我原来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还一点儿不知道呢!”
0 |7 |$ ~ S% s; H1 y3 _1 ?9 ], F9 Z) l8 x4 d; i
这段对话颇有喜剧性,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紧密相关,与日常的口语表达相关。不错,当一个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时,其实已经是在说“散文”了,只不过此时的“文章”还很“逻辑混乱”、“含糊不清”而已。待孩子完整地说清句子,进而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散文家”就产生了。 / z: G' F/ K# v+ D1 F& _
$ K5 H m; _! P/ a
不仅是这样,我在1996年提炼了一个“椰子理论”——没见过椰子的人第一次见椰子,总把椰子当足球、石头、木疙瘩,以为它是无汁的。可是有心人只要凿个小孔,椰子就会流出甘美的汁。 * ]3 d; f' [: g( @, C
3 F% o/ _- Q& G! I0 o
写作,其实就这么简单。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写作的潜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说过类似“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妈妈是酒,爸爸喝一口就醉”这样既有意蕴又有文才的句子,但为什么上了小学、中学以后,反而不会写作文了呢?
* ~$ `/ G, y+ P+ f& j* }6 j0 L7 G* y5 I* Y% u
实际上,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有自由表达的欲望,都有自己的想法、秘密,乃至思想情感,都有“七情六觉”。只是被我们长期人为地压制了。每个学生,都像是那些裹着硬壳的椰子,而事实证明——“每个椰子都是有汁的”。 7 {- A, r5 R0 {
- a* V; ~# s6 t, B }5 g* b 作文教学,老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把“七情六觉”最大限度的激发开来。 3 G& N1 P9 \% T+ l9 s; Q
只要打开了裹住学生写作才华的那个根深蒂固的“椰子壳”,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写作潜能,一个个写作高手也就随之产生了! ! T$ g6 f: g4 i! y; g) ^$ `
0 q( a" K2 Q' c! `6 j: x+ O 说明:本文转载于作文新天地(www.zwxtd.com),作者系全国新阳光作文教学新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法定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