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前501年,孔夫子到汶上做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显赫政绩里,最令人推崇的是他点亮了教育、文化圣火。 火种延绵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汶上教育高擎“百年大计、高点定位、强基固本、科学发展”的大旗,秉承“质量、均衡、创新” 的发展理念,成千上万的园丁们,为了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前赴后继,春蚕至死,蜡炬成灰,以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大笔,饱蘸热血汗水,描绘出一幅幅现代教育的辉煌图腾,使教育教学质量跃入全市前列,部分业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一朵绚丽盛开的教育奇葩,在广袤的鲁西南大地上绽放着美丽和芬芳。 

教育教学篇—— 创新管理方式,追求更高质量 2012年,是汶上教育的又一个丰收年,不仅进步幅度大,综合成绩优,开创了新局面,而且更令人欣喜的是,群众对教育的信心在增强,对教育的满意率在提高,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如果说我们今年的工作有进步,原因之一,就是在管理上,坚持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核心,进一步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夯实了教学中心地位。”面对汶上教育出现的好局面和群众口碑,教育体育局长李成伟仍然谦虚谨言。 为了让教学管理落到实处,汶上县召开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更加规范、更具特色、更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实现“管理方式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研方式转变、教学手段转变”等“五个转变”的教学改革内容,实施了“四位一体、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汶上县建立了联片教研制度,汶上县划分为四个教研活动区,小学划分为六个教研活动区,中学以高中为龙头,每个高中带一个初中活动区。每个活动区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送教下乡活动,建立教学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承载。今年以来,在汶上县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校长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教学成果展演活动和优秀教学案例征集、学科研讨、公开课观摩活动;在各教研片区,开展了教学开放周、送教下乡活动。强化了名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对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管理,切实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定期举行名师上研究课、示范课,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强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实行了局机关领导和学校领导包乡镇包学校听课制度,局机关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年坚持听课60节以上。推行了以推门听课为切入点的常态听课评价办法,从“教、学、考、评”等方面入手,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督查和落实,做到了听课有记录、有座谈、有分析、有反馈。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年高考,该县再次取得了理想成绩,汶上县考生军检上线898人,并考取清华大学1人,本科录取1711人,居全市第三位。 


均衡发展篇—— 改善优化办学条件,追求教育更高水平 谈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汶上县委书记赵东升颇有感慨:“一个区域的发展,教育兴,则百业兴。汶上作为欠发达县,更是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实现了两手抓和两手硬。一手抓教学环境的优化,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汶上县舍得加大教育的硬件投入,财政虽紧,但我们教育投入不欠账,再就是用硬手来治理影响教育发展的软环境,为加快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汶上县政府县长孙琪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是两个关键因素。 因此,围绕这两个关键因素,汶上县坚持两轮驱动、共同推进的基本要求,出台了《汶上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意见》和《汶上县高素质教师队伍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均衡发展和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以此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深入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汶上县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6所、37944平方米,截止7月份,已完成新建20944平方米、改扩建3000平方米。持续推进了校舍安全工程。今年汶上县规划新建校舍16处、41703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9338平方米,截止7月底,已完成新建10处、16911平方米,在建4处、16350平方米。积极推进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撤并教学点2处,新建校舍2530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2810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1610平方米,为20处教学点配备了1110套课桌凳完成投资319.5万元。不断完善了学校内部设施。向汶上县中小学配送实验仪器厨550套,配送了438万余元的图书和87万余元的教学挂图,征订计算机1590台、多媒体200套。汶上县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9处,市级规范化学校27处。 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行动计划。该县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和行风建设活动为契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和行风建设活动进程中,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师德师风建设“十不准”等规定,相继开展了“入百校、进千班,联系万名学子”、“进课堂、解师困,送教下乡”、“城带乡、强扶弱,支教帮扶”、“万名教师访万家”和师德建设教育月等系列活动,举办了师德巡回报告,组织了全员参加的师德知识考试。以日常培训和暑期集中研修为平台,强化教师业务培训。上半年,安排汶上县40余名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校长参加了全市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培训班,安排3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网络技术基础培训班,安排104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市局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举办的中小学校长提高远程培训,安排初中12名、小学7名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选拔271名初中班主任、273名小学班主任参加市局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远程研修。暑期以来,认真组织汶上县中小学教师参加网上远程研修,在已经进行的小学、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中,汶上县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比去年的70%有了大幅提升;初中教师合格率保持在100%,有3个单位关注度进入全市前十名。 为挖潜教育资源,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汶上县教育主管机关,勇于创新改革,大胆“消肿减肥”,精简局机关和乡镇教体办人员,使24名局机关“领导”、 128名乡镇教体办人员走上三尺讲台,冲向教学第一线。此举,不仅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加强了一线教学力量,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近年来,汶上县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这得益于硬件建设的大力投入和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在2012年济宁市第十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汶上职教中心获得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2年全省春季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先后被评为校企合作先进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县、山东省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 



安全稳定篇—— 政府更加放心,人民更加满意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 对于教育安全,李成伟局长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观点,而且这一观点,在全市教育干部暑期读书会上,得到市教育局长闫志强的高度认可。对于安全,李成伟说得极为朴实:安全就是不“出事儿”,“出事儿”就是不安全。李成伟说,对教育安全的理解,不能只囿于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的财产安全——这当然极其重要,但仅此却远不够,教育安全应是一个大的概念,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宽泛的外延,其中包括,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机制的动作,干部的作风,师生的行为,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和谐互动。 李成伟对教育安全的警省和灼见,是一种教育大安全观理念的树立。在教育大安全观的引领下,汶上教育的安全机制很快建立,安全工作踏实进行。 围绕安全稳定工作,汶上县在明确了“五个确保”(即:确保学校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不发生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政治事件和群体事件;确保不发生市级以上群访事件)目标的同时,强化了“六个着力”措施。 落实安全稳定责任。严格实行学校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稳定指标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力度。推行了安全稳定工作“网格化”管理,对网格内的所有单位逐一落实监管、主管责任,把安全稳定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位教职员工,建立起有效防范事故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安全稳定责任落实无缝隙、全覆盖。 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月”、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涉及消防用电、防震减灾、卫生防疫、校园治安、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组织相关安全知识进课堂316场(次),悬挂宣传横幅388条,设置安全宣传广告168个,发放交通安全、防溺水等致家长一封信20万份,免费向汶上县小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发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读本》3万册。 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各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使之切实可行,并定期举行演练。汶上县完善各类安全预案644份,开展应急演练523次。加强了对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信息保障、物资保障、人员保障,使应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出行安全管理。积极协调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接送学生车辆定期检查制度,解决目前接送学生车辆在数量、质量和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保证接送学生车辆的正常运营和学生乘车安全。联合县公安、交通等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专项整治,坚决取缔无营运资格的黑车,遏制和消除校车交通安全隐患。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今年春天,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牵头实施的县实验小学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解决了多年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管理混乱的局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长效。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针对辞退老民师、老幼儿教师等上访群体,采取了包保制度、人盯人制度,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和去向,切实做好稳控工作。认真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坚决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学校、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高度关注教育热点、焦点问题,不断完善突发涉稳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涉稳事件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控制、第一时间处理。 教育文化篇—— 尊师重教 永远争先 汶上教育之所以如此扎实厚重,查其渊源,还在于该县独特的教育文化。在教育文化孕育的背后,是一个个有口皆碑的教育“现象”。 永争第一的郭楼教育现象:4月15日,从2012年汶上县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上传来消息,郭楼镇中、小学生再次双双夺冠,尤为令人惊奇的是这是该镇连续第十三次蝉联中学组第一。 近年来,这个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项项工作争第一,总体工作创一流”为目标,大力弘扬“创新求进,永争第一”的郭楼教育精神,全面推进了全镇教育工作的科学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居汶上县第一。 富而施教的南旺教育现象:南旺镇地处古运河畔,是运河文化、始祖文化的融集地,也是著名的交通文化古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里更是英才辈出。闻名全国的好军嫂韩素云,“春蚕到死丝方尽”累死讲台的好教师顾继芹,为民致富操碎了心以身殉职的村主任刘咸江,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南旺人富裕后更不忘教育。2009年山东圣都置业集团董事长刘震,投资100万元为南旺中学建设了3129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解决了服务区内学生的住宿问题。在他的倡导下,以刘震为代表的富裕起来南旺人于2009年建立了“刘震爱心助学基金”, 三年来,连续注入资金共计88.3万元,用于救助困难师生,奖励优秀师生。帮助困难教师走出困境,圆了困难学生的求学梦。 朴实淳真的白石教育现象: 白石镇尽管地处偏远,却世风真淳,百姓朴实,人心仁厚,仰幕知识,尊敬教师。也许前辈人吃够了缺少文化的亏,他们对教育有一种发至内心的重视。 近年来,该镇尊师重教之风大盛。小楼村15位村民自发捐款15.5万元,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让山区孩子也能享用现代教育资源,这是该村村民继去年冬天捐款6.3万元的基础上又一次捐款。汶上县志栋石材公司的经理张志栋为前郑小学送去价值3万元的课桌凳和办公桌椅,用于改善该校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教师的办公条件。汶上闽商协会及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27万元,为白石籍的49名困难大学新生开通了入学“绿色通道”。2009年,汶上闽商协会、白石石材协会及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就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用于救助困难师生和奖励优秀师生。 创新探究的“青春教育现象”:2010年,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成功推出了“一案三性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给课堂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2011年初,汶上县义桥镇中学利用QQ群进行教学研讨,教案和课件共享,发布通知,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等。 QQ群的建立,打破了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成了义桥中学网络教研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平台,深受教师的青睐。 汶上一位教育资深人士说:无论实验二中的“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还是义桥中学的“QQ群教研”平台,其主角大都是青年教师,在这里,他们展示的是一种青春的朝气,探索的精神,对教育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如今的中都大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职教,还是特教;无论是幼儿园,还是素质教育基地;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教育,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话题,永远都是优先进行的工作,永远都是最崇高最美丽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