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产学研合作助力产业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与奖励大会上,汶上县3项科研成果获济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可再生制动能量吸收逆变装置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一等奖,产学研合作结出的累累硕果正在逐渐改变该县科技资源匮乏的境况。 请进来 走出去 近年来,汶上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基础薄弱,依然是一块“短板”。在谋划未来几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时,县委、县政府认为,工业发展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不优的问题,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方面要大力招商、做大总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发展质量。深入推进产学研活动,可说是目前该县产业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为此,该县提出,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到2015年,实现每个产业都要有1~3家知名高校对接,每个规模以上企业都有1~3名专家、教授对接。 围绕这一思路,该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作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鼓励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带项目的高端人才团队来涟创新创业,为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今年该县先后组织各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7次,从县级层面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意向;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已建立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实施率在95%以上。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栖。该县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政策平台建设。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的意见》,并明确,在新能源、电子、化工和特色农产品等领域培养3个国家或省、市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到2016年新建10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研发平台,5个县级以上重点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良好的机制为企业建载体、搭平台提供了“源动力”。今年,全县共申报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专项3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项目4个,西部经济隆起带项目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与社会实践基地落户汶上,签订合作协议3个。 谋创新 促转型 该县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全方位合作,加速核心技术成果、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产学研载体向该县集聚,努力实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产学研为我县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逐步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之路。精良海纬与山东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密切合作,研发出高品质替代进口的轨道制动盘,华准机械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全力进军工业机器人研发直线模组升级换代产品。金成机械与山东大学、济宁大学、开展合作,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1项,攻克“大型结构件焊接工艺及变形研究”等课题10余项。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全县产业升级转型。去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7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3.14%,比年初提高2.01%。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7-4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