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驿镇90后村官的“治村”之路 “我活了这把年纪,做梦也想不到村里这一年能变化这么大!没想到党的政策这么好,更没想到这20多岁的小青年领导的这届支部村委班子还真干事。”在汶上县康驿镇英张村,79岁的村民薛为秀老人难掩喜悦之情,为本届支部村委班子竖起了大拇指。 英张村原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地面高洼不平、卫生条件差的后进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在清理整治之初,脏乱差的现象在村里比比皆是。而现在,走在村里,花坛里的各种绿色植株交相辉映,新铺设的水泥路面干干净净,加上统一粉刷的墙壁,整洁宜人的村容村貌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美丽画卷。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村里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大动作和大手笔。2014年11月,在支部村委换届选举中,年仅24岁的张昭川被选举为支部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90后村官。“从我当选之后,我们就开始第一期整治,先解决群众的出行和排水问题,铺设了宽70厘米、总长3400米的高标准的下水道,地下全部砌砖,混凝土垫层,水泥盖板。每个胡同又新修了水泥路,粉刷墙壁4万平方,栽植绿化树1240株,我们又用了一个星期来清理积存垃圾,老人们都开玩笑说建国以来的垃圾都清理出来了。”张昭川说。全面清理脏乱差,自建村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在最初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光积存垃圾用两辆车就拉了五六天,工程量自然出乎了大家的预料。然而,在张昭川看来,虽然困难重重,但只有以这次清理整治活动为契机,才有可能改变村容村貌,还村民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村容村貌逐渐变好,村民的文明程度也要跟着上个档次。”张昭川说。为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经村两委研究以后,给每户村民发放《城乡环卫一体化知识》,并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民对整治工作都认同,说到底这些都是为我们老百姓服务,我们也该出份力。”前来义务帮忙的张宣贵说。 “现在,我们正开展第二期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正在安装监控器,打算新建水冲厕所3处、文化广场1处,新建规范化卫生室和服务中心8间。”张昭川对下一步村里的工作信心满满。(通讯员:赵延怀 江楠)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7-4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