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师,人们不免会想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等。但吴桂涛却说,这些他都不是,他从事教育,痴狂于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感。从这一点上说,他说他与“无私”相去甚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私的。 这要从他人生第一次走上讲台说起。1998年,师专毕业,学校安排吴桂涛老师到汶上镇中实习。实习的第一堂课让使他终生难忘。因为那时刚刚毕业,他从学校带来很多新气息,新教法,那堂课整个班级几乎沸腾起来,学生们举手回答问题都是站起来,把手举到自己所能努力达到的高度,嘴里还不住地喊“老师,我,老师,我……”老师从讲台这边走到讲台那边的时候,全班同学的手像向日葵对着太阳,跟着我移动的身躯转动。他意识到孩子们举起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一只只小手,而是他们召唤知识的灵魂。这一次使吴桂涛第一次感觉到,人活一辈子不做教师哪里还有幸福可言,就是为了满足这份幸福感,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他的激情从未衰减。他说:“大家看我从教的目的,是不是仅仅为了自私地满足自己的幸福感。” “how old are you ?”这是一个十几年和他没见过面的学生,在电话里问他的第一句话,他问学生问他年龄干什么?学生笑了,她说老师,十几年前你教我英语,我在学校小树林英语角磕磕巴巴问你的第一句英语就是这句。我是个羞赧的女孩,是你不断鼓励我,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十几年了,想起我的学校生活,最最清楚,历历在目的就是那个瞬间,似乎那就是我学校生活的全部。然后她在电话里腼腆而小声地说,老师,谢谢您,老师,您老了吗?听到这里,吴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说:“三个字:幸福感,就这么简单。” 正是这样,吴老师力求每一堂课上的完美、精彩,精心备足备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新的教法,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就被选为学科带头人,与很多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赛观摩课。他说他的动力也不是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仅仅是能让别人说自己很优秀,教学很出色,学生很喜欢。还是三个字:幸福感,就这么简单。 但幸福感也不是全部,吴老师当上班主任后的第一次发新书,却第一次赶到了深深的愧疚,触及到了灵魂。书发到最后缺了一本,他让同学们查看一下自己的书,多的交上来,但就是没有学生上交,吴老师无奈之下让全班同学走出教室,让几个班干部排着每个学生的书洞搜,最后在一个学生书洞的最里面找到了那本新书,这个学生的不诚实使他大为光火,同学们也对他投去不屑的目光,这个学生坐在座位上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后来上课也是这种状态,低着头,一言不发,没过几天这个学生就转学了,听学生说可能到他姑姑家那边上学了。也是后来吴老师了解到,这个学生没有了父亲,家里非常贫穷,上学从来没买过一本新书,所有教材都是借的,吴老师说:“他多么渴望有一本新书啊,可怜的孩子,多么可怜的孩子!孩子,你是带着怨恨走的,我的愧疚和歉意你能听得见吗?你的转学是我一生的痛啊!这件事是我从教生涯中永远抹不去的疤痕,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灵魂。” 吴老师为他的做法痛苦了很久,于是拼命学习班主任管理技能,必备的技巧,努力不再使类似的事情发生,精心呵护每个孩子的自尊。慢慢地他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再后来成为学校班主任骨干,几次做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孩子们在他的班里都能自由快乐地成长。他也总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早晨爬起来他就走进教室,看看哪个孩子没吃早饭,在干吃方便面,看看哪个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有时候和他们说说笑话,感到无比的快乐。“或许,你会说我在做晨检,没有,我不是在晨检,我只是在寻找快乐。”吴老师欣然自乐地说。 由于追求这份幸福感,他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工作上总是力求尽善尽美。所以尽管很幸福很快乐,但也很累。有一次感冒了,咳嗽发烧特别严重,他不想在家里无聊的养病,还是坚持上课。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王磊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9-15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