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悠扬的广播声,记者走进山东省汶上县郭仓镇路桥村。十字路口,一眼可见电线杆上的银灰色广播。现在,它又有个时髦的称呼,叫“可寻址音柱”。“这样的广播,村里安了6个呢。”村支书吕秀英指点着。 推开村民于庆新的屋门,就见一个精致的小音箱挂在门旁墙上,天线伸出一拃长,正在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乡村之声”节目。老人家78岁了,耳不聋,眼不花,他乐呵呵地说:“节目可多了,有新闻,有戏曲,有相声。俺老伴最爱听戏,年轻点的爱听致富信息。” 正是农闲时节,十多名村民围拢在记者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勾勒出几十年来小广播经历的变化。三四十年前,农村家家户户都安了简单的有线广播,方方正正一个木盒子,定时播出节目。“一变”变没了。上世纪90年代,电视普及开来,线断了,人散了,广播自然停了。“二变”变成了大喇叭,安在村委会屋顶上。“谁家的猪跑到田里啃麦苗去了,谁家的儿媳妇该去乡里上环了,都在喇叭上嗷嗷喊……”村民于胜龙说。“三变”成了现在的小广播,最受农民欢迎。吕秀英高兴地说:“村里下个通知,也可以通过大街上的广播;家里的小音箱,专门播中央台和县台的节目,随时随地都可以听。”截至目前,汶上县已安装音柱500多个、户户通小音箱7600个,惠及20余万农民。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6 16: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