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神 跨越赶超 全面谱写魅力之都生态军屯新篇章
2012年,军屯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高扬“高点定位跨越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打造“魅力之都、生态军屯”这个中心,按照“农业立乡、工业强乡、旅游兴乡”发展战略,突出现代农业、招大引强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关注民生、生态建设、基层党建“六项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园区、新型社区、旅游景区“三大板块”,强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财政收入翻一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济发展基础支撑。以提升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破除制约军屯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全面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完善小城镇服务和承载功能。按照汶上县“十二五”总体规划部署,切实抓好康军公路、郭军路军屯段建设,同时,进一步健全乡村交通网络,完善修复东部、南部山区环山公路,提高支线运输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依法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多元化筹集资金,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战略,着力培养乡域经济支柱。按照“培育主导产品,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产业”的思路,依托现有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战略,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一是坚定不移抓投资上项目。自加压力,再鼓干劲,切实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巧借外力增强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快上大项目,实现新跨越。二是全力实施招大引强。抓住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利时机,拿出更多精力,集中优势资源,认真制定招商专案,精心策划包装招商项目,瞄准高端高质高新目标,突出领导带头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和专业队伍招商,攻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三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华诚锻造、美菡服饰、深傲服饰、易方达服饰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与之有关的企业落户汶上,形成产业聚集。四是全力做好税费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加强税费征管,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做到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和及时足额入库;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和研究,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农惠农专项资金。 三、稳步推进农村六大工程,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紧紧围绕“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达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内连农户、外连市场、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一是按照“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展蔬菜基地种植规模。依托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方田内基础设施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以及苗木花卉,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品牌。二是围绕核桃基地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山区开发布局。加大山区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核桃种植,放大核桃品牌优势,壮大育强核桃产业。三是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生产带动型、加工拉动型、营销推动型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实力,拉长产业链条。四是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实施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投资开发高效农业。五是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高标准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建设两类结合项目以及徐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巩固小农水建设成果,落实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快特色养殖产业化建设。高标准实施生态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畜禽水产养殖规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依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勤劳朴实的人文文化,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搭建互动平台。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品牌创建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推介营销为抓手,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实现大突破,使旅游业成为引领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是抓规划引领。围绕汶上县打造宝相寺景区、南旺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大汶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小汶河旅游观光带“三区一带”大旅游框架,充分发挥大汶河省级生态湿地公园和旅游强乡镇、北部山区特色优势,用开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搞好乡域旅游发展规划。二是抓硬件增亮点。依托大公司、大企业,借力借势发展大汶河观光旅游;借助山区核桃园和中部高价值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大力开发以戚姬高皇庙、任庄将军墓、琵琶山唐代石刻、梅山溶洞、古居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为开发项目的旅游风景线。三是抓软件提人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策划营销,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省市旅游格局,实现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市场对接、客源共享,大力提升旅游品牌。 五、聚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构筑统筹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修订完善小城镇规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开发建设,不断优化城乡布局,努力实现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一是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城镇面貌提质升级,提高品位,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吸引能力,创建宜居、宜商、宜业的良好环境。二是稳步推进社区建设。按照“五个一点”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同时合理布局社区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实践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三是启动实施北部民俗村建设。以康军路建设为契机,结合大汶河生态旅游开发,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历史文物和现代文化相辉映,设施农业与观光农业相融合”的原则,依托深厚的汶河文化底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旅游发展之路,搞活北部民间经济。四是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示范村为先导,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巩固乡驻地绿化、美化、亮化成果;进一步加强环卫保洁队伍管理和培训,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城镇规范化管理,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六、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精力优先向民生集中、财力优先向民生投放、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抓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乡镇敬老院规范化服务建设,全力推进汶河大桥、农业综合开发道路硬化工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切实抓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严把各个关口,力求做到应保尽保;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落实扶贫济困保障措施。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强化中学和小学校舍、设施建设,抓好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性创建活动;适时完善卫生院建设,将公共资源向社区集聚,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资源使用率;毫不放松的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服务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三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切实把维护稳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社会维稳信息预警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平安军屯”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跨越发展。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6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