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罕见的旱灾中,汶上县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大作用,目前,汶上县82.23万亩在田农作物,抗旱浇灌面积已达66.7余万亩。日臻完善的民生水利工程体系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根本保障。 针对全县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易发生干旱的实际,不断加大引汶补源工程的治理力度,提升为农服务的功能。县里筹资5000余万元,修建了大汶河琵琶山溢流坝。抓住每年汛期大汶河丰水时机,利用溢流坝拦水,通过琵琶山引水闸和引汶干渠,经小汶河、泉河、进军渠三线向全县境内引水,以补充地下水源。每年汛期引水1.5亿立方米以上,回灌面积778平方公里,回灌区地下水位比汛前上升2至3米,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矛盾。为进一步增强蓄水能力,县里筹资1.5亿元实施了莲花湖工程建设,建成后一次性蓄水可达400万方。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开始蓄水,蓄水面积达630亩,蓄水量130万立方米,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储备了水源。依托莲花湖的水资源优势,筹资2.7亿元实施了东护城河修复改造工程,8.4公里的河道已通水,沿河流域10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上升2至3米,回灌面积达到2万亩。筹资1400余万元实施泉河城区段拦蓄工程,拦蓄水量100余万立方米,为城区及周边乡镇地下水回灌补源、农业灌溉提供便利。2010年,该县实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通过开展打井配套、低压管道铺设、电力设施配备等小农水工程建设项目,使项目区年新增供水366.3万立方米,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2.7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排涝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年新增粮食5.50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47万元,项目区建成了“水源保证、沟渠畅通,旱涝保收、机耕便捷”的高标准方田,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效,而且确保了水资源持续有效供给。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该县以小流域单元综合治理为重点,与风沙片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整治工作。全县累计投资1213万元,通过整修水平梯田,种植经济林、水保林及打井、固防塘坝等措施,先后治理了昙山、彩山、马山、卧佛山等6个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58平方公里。实施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蓄水保土、防洪抗旱等作用,真正实现了山顶松柏戴帽、中间干鲜杂果缠腰、山脚梯田抱脚。昔日荒芜山壑,如今翠色披满坡;溪水潺潺禾苗绿,果树郁郁结硕果。汶上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逐步改善村民居住区的水环境,建设生态新农村。杨店乡、白石乡、军屯乡等乡镇在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扩大名优果树种植面积,建成了万亩枣园、万亩核桃园等,目前已进入盛果期,不仅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而且美化了环境,涵养了水源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7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