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涉农企业唱主角,汶上县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近年来,汶上县以优惠政策、合作共赢等形式,引来200多家“农字号”企业,其中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有8家。中国名牌企业济宁利生集团落户南站镇后,租用农民土地6000亩,建立了利生农业高科技生态园,500多个被租土地的农民一下子转换成产业园的产业工人,同样是种地,但收入比原来增加了3.5倍。土地流转中,该镇还规划建设了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基地和有机养殖场。引进江苏、金乡等县外客商10余个采取租用土地的方式,开发连片规模高价值经济田1.6万亩。“工业灶”做香“农业饭”,该县通过强化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企双赢,互惠互利。 济宁35岁的客商韩厚梅,2010年6月利用原汶上第三棉花加工厂的闲置厂房,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一个中药材提取加工企业。企业租用了当地320户农民的50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并返聘租地农民作为产业工人。此举,不仅实现了高价值作物的规模化种植,而且仅半年时间就使这320户农民比种粮食增加纯收入4000元。出现这一成效,是汶上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的结果。 为加快土地流转,汶上县科学制定了 《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游转服务中心,对农村低产出土地登记造册,建立土地资源库。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渐进式推行土地连片出租承包入股或有偿托管经营。白石乡投入26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 “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服务大厅内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联络、收益评估、合同签证和档案管理等服务窗口,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对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收集上报的土地流转信息及时发布,免费帮助流转双方进行土地价格评估、合同签证和档案管理。象这样的服务大厅全县已有15处。 土地“嫁”给企业,农民“转”为工人。截至目前,汶上县土地流转已达14万亩,发展大型龙头产业集群14个,成立了80多处新型专业合作社。随着土地流转,在土地经营主体改变的同时,数万农民也实现了角色转换。该县通过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机制,不仅有力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而且使10万农民工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7 16: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