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14处乡镇,493个行政村,统计到2010年9月份,汶上县共有0-18岁留守儿童3.2万人。为让广大留守儿童群体得到更多关爱,汶上县关工委、共青团、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联手协作,在汶上县营造起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创新关爱形式,涌现出大量“关爱留守儿童”创新型工作品牌。
在团汶上县委和汶上县教体局团委倡导下,郭楼镇后沙小学于今年“六一”成立了留守儿童“快乐之家”,开通了“亲子视频会话”功能,教师结对留守儿童,担当“爱心爸妈”,牵手留守儿童节日、周末到家中做客,“十一”组织留守儿童跟“爱心爸妈”旅游,组织红领巾参与“关爱成长1+1”活动,结对子联谊留守儿童。这一系列成功做法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省教育厅网站、齐鲁晚报、济宁日报、市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此外,汶上县内各乡镇也涌现出了许多“关爱留守儿童”创新典型。白石乡南泉沟、杨庄留守儿童托管协会作为全县的一项创新型品牌工作,被《关爱》、《中国火炬》杂志予以报道。南站镇党员远教网络视频“见面”,义桥乡“1+2+5=1”暖心工程(即一位任课教师做代理家长,两个同学做兄妹,五个留守儿童组成一个家庭),康驿镇“爱心妈妈”“五个一”(每月联系一次、指导和父母通一次电话、与班主任见面一次、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陪孩子过一次节日),郭楼镇老少拉手“双阳同辉”,刘楼乡“爱心党员、爱心教师、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等,这些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做法可谓是亮点纷呈,有力带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深入开展。 团汶上县委和汶上县教体局团委成立了6处“青春助力行动”服务站,通过“四点半学校”、“七彩课堂”、“爱心小课桌”、“爱心家教”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青春助力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掀起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热潮。县关工委通过“建设城乡少年流动图书站”的形式,免费为城乡少年儿童送阅大批优秀图书。县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建立“手拉手”档案等,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26840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组织起1000余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并积极争取省妇联支持,在军屯乡南陶小学建立起一处省级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站,还经常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和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
|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7 06: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