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汶上信息港 汶上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将可覆盖全球

2010-1-17 01:21| 发布者: 中都社区| 查看: 74| 评论: 0

1框架

17日凌晨零时12分,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人民日报1月18日报道 1月17日凌晨零时12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卫星发射中心现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详解“北斗”系统的建设过程与应用前景。

“天网”建设“三步走”

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1月17日凌晨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属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三颗组网卫星。

此前,我国分别于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孙家栋院士说,我国正在实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建设工作,规划相继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按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孙家栋介绍,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就组织了大量的专家,结合实际情况,也吸收了一些国际上研制导航系统的经验教训,制订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就是用少量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来完成试验任务,我们称作“试验阶段”。

通过这个阶段的建设,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相应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开发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等。

国家批准执行的第二步,重点是建设一个区域性系统,计划要发射10多颗卫星,到2012年下半年建成覆盖国内及国家的周边、区域性的导航系统。到目前,已经发射到第三颗卫星。

第三步,在区域性系统的基础上,再建一个全球的导航系统。计划发射30颗卫星,到2020年完成。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北斗”在汶川地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导航是利用卫星播发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的天基无线电导航手段,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孙家栋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1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

授权服务则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等。

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比如,当你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时,可以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的手机或车载卫星导航装置查询要走的路线。

此外,你还可以向当地服务提供商发送文字信息查询最近的停车位、餐厅、旅馆等,服务商会根据你所在的位置帮助找到需要的信息。

当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救援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人们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孙家栋介绍,1994年启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已在2000年建成,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与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成为国际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在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北斗”也起到了很好的服务作用。

“嫦娥二号”年底发射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17日表示,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像“嫦娥一号”一样,圆满完成计划在2010年底的“嫦娥二号”发射任务。

作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主要目的是为“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余建斌 唐振宇)

最新评论

QQ|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7-3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