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诗经》-国风-邶风(二)绿衣(兼论德学之器学及方法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3: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解:
  早起穿上合体美观的内衣外衣,不由的勾起我的伤心;嗳呀这没完没了的伤心和痛苦的思念呀,它怎么就象交织在在我心经弦之上的一根没有尽头的纬线!
  晚上脱去合体美观的上衣和下衣,又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嗳呀这没完没了的伤心和痛苦的思念呀,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它的线头把它从我的心头解开!
  看着每一根构成衣里衣裳的线呀,都会让我想起你纺制它时的样子;嗳呀我哪已故的妻呀;失去你之后事业的艰难让我怎么能不怀念你在时带给我的事业平安?
  摸着那粗细不同的衣里衣裳的布呀,也让我想起你织制布匹裁剪制衣的样子;嗳呀我哪已故的妻呀;你真象一个离开的猎手呀你带走了我的心!
  注:
  (1)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本篇诗的完整理解,需要要在诗的字形句形基础上,完成一个形而上的诗义认识;然后再结合全部诗经的诗序,完成一个形而上的大道义、大器义的再认识。也就是说,表意可以确定无疑的悼亡诗,其实是一首特意安排在诗经这个部位的诗,它的本诗正义,就是悼亡前妻,但是在诗经之中它的正义,则是悼亡衣在人失,形在理失的礼制度。诗中有具体的本诗比兴,诗外有抽象的正治比兴。这个方法就是‘无中生中有生无’的玄观之法,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字形而上于诗理,诗形再上于诗道’以明德道的方法论。衣服,在先秦内外上下所着都各有其名,所谓外套名衣,内着为里;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上衣和下衣虽然都是外套,但是因为古服上衣较长,所以相对下衣仍然是外,因而下衣泛而言之仍可称衣,但是细论则名裳。绿色的外衣,黄色的内衣,或者就是诗人所着之装,或者也可以是眼前之物。这个诗中并没有为之区别。但是我以为,应该就是诗人所着之装。在此要注意衣、里,衣、裳,都是经过裁剪后的布制品,它们的本是经纬线合织给构的布匹,所以要注意,在此二句的这个意思上,才会理解它是后句中的维线不断,布维可断而成衣,心事之维却难以断的以象事比心事,以象维比心维的比兴起句。也就是说,衣本为布,布本为线,所以在第三段,就把比兴的真实的本体说明白了,纺丝成线,经线纬线合织成布,裁剪布匹而成衣,是说见末而思始,睹物而思人。
  (2)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忧:可以是一种忧虑之忧,也可以是忧伤之忧 adidas originals js panda,忧字本意,可以象形而见,就是有扰在心,让人心境不宁。有的心扰是思虑之扰;有的心扰,是情感之扰,而本诗之扰,是对古人或者就可以诗面理解,为思念亡妻的伤心感情之扰。曷:何,可以是何时,也可以是何地,也可以是何人,也可以是何事,而在此,就是何时的意思。我之能思,为心道之经,我之所思,为心道之维。经纬:合织成布的纵线和横线之名,经线为布匹不论多长而始终一贯的纵线,纬线则是断则继之的横线,经线在织机的总轴上,经线的长度,决定了布匹的总长度,而纬线则是在梭子上,往来于间隔上经线变化之中的横线。所以所谓维,就此就是指诗人心中的一种感情,一种深刻的记忆,对某人某事的思虑或者思念虽然按理来讲应该如同有尽的纬线,虽然并非是我固有的心,并非是贯穿着我的一生的,如同经线一般的我的思虑之本能,但却因为什么原因,却不断不止。已:止,界。
  (3)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上衣,黄下裳。
  (4)心之忧矣,曷维其亡!———亡:也通无,是曾经存在的象,不再能为人感知的具体事物的运动必然规律性,就物而言,就是物象的可感知性的终止。在此是诗人在问,为什么人已经离我而去,对她的思念和爱却没完没了地让我忧伤?我的思虑之能,就象经线,相对而论,一个人对其它人(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等)的感觉和感情,就象是和我之不死,思即不断的心之‘经线’,合构成我的思想感情的布匹的一根根心事之‘纬线’一样。但是对于‘这个已经不再存在的人’的思念,却象它已经和我的心之经线一体了一般,无尽无休地缠绕在一起,让我摆脱不了忧伤。要注意所谓的绿衣黄里,绿衣黄裳,都只是对很多眼前的物的替代,而这些物,都是和一个人相关的物,是这个人制作的,或者是这个人经常使用的,或者关于它有我与此人的一些特殊的事件的记忆和故事等等,说的东西并不是就特指衣服,而是以其代物,讲睹物思人,穿上一件内衣,或者穿上一件外衣,或者穿上一件下衣,或者是用什么东西,看到什么东西,都会马上让我想起一个人,并因为这个人已经离我而去,而导致我的伤心之思之念而不断、不能断。
  (5)绿兮丝兮,女所治兮;———绿衣之线呀黄里之线,都是我的亡妻亲手纺成的线呀!縁线之衣呀黄线之裳,也都是我那亡妻亲手裁剪的衣!
  (6)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看见了这些东西呀,我就想起了我那已亡的妻。俾:益;一解为门侍人《说文解字》。门侍人又是什么意思?看门的人。在男主内女主外的社会家庭基本结构中,主内的妻子,是不是就是家的守护者,门的看守人?是益我于内于家的人。因为有了好的、优秀的司内之妻,所以你帮肋我免除了很多的内忧和后顾之虑,无还通亡,是形容动词,是讲因为你做了很多的事情,说过的很多的话,给我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帮我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在外做事,就‘无訧’。訧:罪也《说文解字》;一般的意思是‘抱怨责怪”,我理解这个字也是因罪过而招致他人指责批评的意思,而不是指罪过。这两句诗,是讲诗人为什么不能忘记已经亡故的前妻,是因为她活着的时候,是个贤内 adidas js wings,是个益夫于外,帮助丈夫避免了很多罪过指责的好内助。而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我们可以相对理解,诗人的不断的忧伤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失去了前妻,现在他的事业,他的生活,很不顺心顺利,受到了很多的指责。这也应该是让诗人不断想起前妻活着的时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顺利顺心而更加伤心的现实因。
  (7)絺兮绤兮,凄其以风;———絺,绤:前者是粗葛为线织的布,后者是细葛为线织的布,二者做为成衣的原料 where to buy jeremy scott,前者主要是做外衣,后者主要是做内衣。所以在此我们可以把它就仍然理解为前述所见之衣里衣裳,只不过前面讲的是成衣,这里讲的是原料罢了。为什么由成衣而讲原料?一方面是接上段纺线走下来的织布,另一方面是强调原料,本体。所以这两句诗,就是讲衣服还是前妻做的衣服,衣服的原料也还是前妻织的布,线也还是前妻纺的线,但是穿在身上的感觉,却今昔感觉大不相同。原来穿着很合体很舒适很保暖的衣服,现在却不再暖和,感觉不舒服,甚至(在没有了贤助多了訧言之指之后)感觉不美观了,为什么?
  (8)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现在我才明白,我失去了什么呀,我虽然并没有因为你的离去,失去任何具体的东西或者说财富甚至权力,但是我失去了一个可以征服我的心,能够帮肋我管理我的思想情感的人。因为你的离去,我就失了贤内助,所以做事就多非多过,所以在他人的责备的眼中,我看到了我穿的衣服多合体也不再美观;所以在我自己的感觉中,因为面对着很多的不满,所以穿着的衣服多舒适也让我感觉不到舒适;所以,并不是今年的风,比往年更硬更冷了,也不是我穿的你做的衣服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因为失去了你,因为生活事业的再也不顺利,所以我才有了这样的感觉:因为失去了你,世界似乎变得黑暗了下来,因为失去了你,就连年年如此的风,也似乎变的让衣着如故的我抵受不住地寒。
  讲:
  就诗面而论,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本体意义的争议:它只是一首悼亡诗的经典之作-----而这种只见一点不见全面的‘只是’观点,也就我早在前面所讲的对于四书五经的一种错误读法或者说一种不成熟的读法所必然得出的结论。
  就形而论形,它确实就是一首悼亡诗。
  那么为什么我又要讲‘在诗经中’把它只理解为一首悼亡诗是一种错误的讲法或者说是一种低级理解的读法?
  这是因为,孔子编诗,是有形而上的目的的,是用诗之形,而言德道,而这个关于诗经的道识的完成,用现代哲学的语言讲,则需要理解一种方法,学习掌握一种大器之工具,需要它的读者,在具体的诗面诗意之上,完成一个诗道诗理的抽象认识。而这个道理认识的完成的标志,就是掌握了前人之诗的合德之道,失德之理,并以是理是道之知,来解决读诗人现实生活的诗外世界的合德失德的时见问题。
  在简论介绍中国德学的时候,我曾经讲过,中国德学,不但是科学哲学,它还是科学,原因就在于,中国德学的形而上之道学,本质不同于玄学和神学,它是自备可以由任何人理性完成的学习方法论的。而中国德学的形而上之器学,也一样是备有可以抽象出来,应用于不同时代的读者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的。
  所以具体而论,中国德学,是可以两分为形而上之道学和形而上之器学两大分支的(也不是我分的,老子早就道明;孔子早就言明);前者的方法论,是哲学性质的,是理论性的,是智慧性明德的道论,后者的方法论,则是科学性质的,是实践性的,是知识成德的器论。
  关于形而上的德学道论,在此我就不再多讲,今天在此要借着诗经,讲讲中国德学的形而上的德学器学和器学的方法论。
  什么是器学?简单而言就是工具性质的,具备着实践之可操作性质的科学,说它是科学,那么它就一定要有可以实验证明证实性质的方法论。
  那么就诗经而论这个中国德学的器学方法论,其最一般的方法,又是什么?
  其实很简明。因为它随处可见地就表现在中国德学的文章中,它没有专讲方法论,它的形态,是形而下的,需要读者自己,在观形的同时 jeremy scott and adidas,完成一个形而上的道的认识之基本建设之后,再完成一个形而下的器的时习方法认识。
  具体而言,也就是说,要认识中国德学的器学和器学方法论,你要知道,就诗而言,它是个字的集合,词的集合,句的集合,通过对公认的规范字义之字的组合,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以向社会文明者,传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在此,字就是基本工具,一篇文章或者就诗经而言一首诗,就是一个以字为基本工具、以诗文之法则为文章基本模式,结合诗人诗意的一个小集合,用一般的社会性工具,完成了一件个人情感思想表达文章的工作。所以孔子讲“小子何莫,学夫诗,”通过学诗,可以认识最基本的文明规范,可以通过学诗而博识物名多认字;可以通过诗的比兴,学习文章之结构章法;多识字,懂方法,然后就可以通过读文章,了解社会中其它人的情感思想,然后就可以通过写文章,向社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习文明,掌握文明,小可以文明治家,大可以文明事国。这是人类自儿童自然无知,非文明的始,走向获得文明知识,溶入、和谐于文明社会之终的一条学习之道。
  而这也就是所谓‘器学’的一般方法和传统方法,那么孔子在诗经编著中,又是怎么理解这个旧的传统方法和创造性时习这个方法的?
  很简单,字可以做为最基本的通用结构单位,可以由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单元组合 js wings ballerinas,最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情感思想大单位。那么孔子也就可以把这些不同诗人表达其不同思想情感的大单位,做为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而再组合并通过自己这样的组合,最后形成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更大的新单位----其实这种方法,在我们的现代人的生活中,应用的非常普及了。工业制造可以模块化,工业组织也可以模块化;电路可以集成,集成后的电路集成又可以做为更大的集成的基本单位。
  而且我们看,科学的最新的发展方向,就是模块化,把原来的大规模集成变下次发展的更大集成的基本单位----人类文明已经自地区集成走过了国家集成,进入了世界集成的大集成时代。
  中国最新的世界计算速度第一的计算机的制造原则,和孔子编诗经的编创方法,有基本材料的不同,有什么方法的不同?比尔盖茨的成功,就方法看,又与孔子有什么不同?
  老子讲,‘圣人无心,集百姓心为心;圣人无能,集万物能为能’,这个集成集大成的方法,是古今中外伟大成功者的一致之方法。
  人类社会大成功和大失败的历史能够证明:也只有掌握了正确方法、能集时代之大成者,才能成就时代甚至超时代的大功大德。
  而我在此要讲的东西就是,如果着眼于文章,那么伟大的孔子,一篇可以证实的文章也没写过。如果你能注意这一点,然后再关注、追究孔子的成功的根本方法,那么你就可以发现,其实孔子所做的这一切,不过就是为了以自己的身教为样板,而提醒后人特别关注,最伟大的成功,最伟大的科学方法,最伟大的器学方法论,不是自成和自能,而是集成和集天下大能的方法-----老子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也一样是说道德非德,因为它是对德及道的理性认识;器德才是德,才是让所有人都能共同感知的具体之德。所以道德,不论多美,它终究要建设在人类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现实基础之上,因此器德之德,虽然命中注定是要被发展所否定的一时之德,但是一切的道德思想和理论,不论多么高尚,最终总要和只能通过器德来现实表现,要基于现实来表现自己,所以理解德学,不能只知其道学,而不知其器学----明德于道,成德于器,哲学认识,科学实践,是人类社会德业进步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德学器学,形而形地看,在中国古德学,还主要表现为社会科学,但是读论语,你就可以自其而知,人之能为,有小器之能和小器之为,也有大器之能和大器之为,以小物为器,多大也是小,多巧也是拙;以人为器,以国为器,才能成就改天换地的的大作大七大事大德,这不是理论,这是中华民族孔子之先的历史经验总结之论,舜禹治水,就是实例。
  所以读诗,就一定要据道识器,不但要明形,还要明见其形上之道,还要学用其形下之器,这样读诗,才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而不是只有历史意义。hot brand news in 2011:

  
   did not feel or see their best side
  
   有没有这么一个瞬间……
  
   庄稼地出现近四米深大坑 原因成谜(图)
发表于 2012-3-10 16: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啊。接着顶












因为你没有淘比,所以你不懂淘比(TaobiEngine.com)
发表于 2012-6-14 14: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谢谢你啊,辛苦了~~












康熙王朝 百度影音 http://www.weiguan.cc/detail/39124.html
发表于 2012-12-19 17: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一定回复~












红色仕途
我的美女老师
发表于 2012-12-21 12: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了解,请大家都说说












天才相师
官场之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25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